野生全松茶—全面科普茶叶百科知识,让你轻松懂茶、品茶、喝好茶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 茶叶资讯  茶具知识 > 皖西黄大茶的制作方法

皖西黄大茶的制作方法

时间:2025-04-16 13:36:19 作者: 阅读:93°C

皖西黄大茶制造分炒茶(杀青和揉捻)、初烘、堆积、烘焙(拉毛火和拉足火)四道工序。炒茶:分生锅、二青锅、熟锅,三锅相连,序贯操作。炒茶锅用普通饭锅,砌成三锅相连的

皖西黄大茶制造分炒茶(杀青和揉捻)、初烘、堆积、烘焙(拉毛火和拉足火)四道工序。

炒茶:分生锅、二青锅、熟锅,三锅相连,序贯操作。炒茶锅用普通饭锅,砌成三锅相连的炒茶灶,锅呈25~30度倾斜。

炒茶扫把用毛竹枝扎成,长1米左右,竹枝一端直径约10厘米。

炒茶方法,当地茶农概括为三句话:“第一锅满锅旋,第二锅带把劲,第三锅钻把子。”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,锅温180~200℃,投叶量0.25~0.5公斤,叶量多少视锅温和操作技术水平而定。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,叶子跟着旋转翻动,均匀受热失水,要转得快,用力匀,结合抖散茶叶,时间约1~2分钟。待叶质柔软,叶色暗绿,即可扫入第二锅内。

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,锅温比生锅略低。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,用力应比生锅大,所以要“带把劲”,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,开始搓卷成条,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,透发热气。当叶片皱缩成条,茶汁粘着叶面,有粘手感,即可扫入熟锅。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,锅温比二青锅更低,约130~150℃。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,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,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间,有利于做条,稍稍抖动,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。

这样反复操作,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,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。这与炒青绿茶先杀青后揉捻的制茶技术显然不同,既可以利用湿热条件下叶子较柔软,可塑性好的机会,促进粗老叶成条,又可以克服冷揉时断梗、碎片、露筋等弊病。炒至条索紧细,发出茶香,约三四成干,即可出锅。

初烘:炒后立即进行初烘,用小烘篮炭火烘焙。温度120℃左右,投叶量2.0~2.5公斤,高温快烘,2~3分钟翻烘一次,烘至七八成干,有刺手感、茶梗能折断,即为适度,下烘堆积。

堆积:堆积是黄变的主要过程。将初烘叶趁热装篓,稍加压紧,高约1米,置于高温干燥的烘房内,时间长短与鲜叶老嫩、茶坯含水量有关,一般5~7天。待叶色变黄,香气透露,即为适度。目前堆积过程一般在茶叶收购站进行,收购的黄大茶,先拉毛火,烘到九成干,而后堆积闷黄。

烘焙:烘焙是利用高温进一步促进色香味的变化,以形成黄大茶特有的品质特征。采用栎炭明火高温烘焙,温度130~150℃,每大烘篮投叶12公斤左右。和瓜片茶拉老火相似,由二人抬烘篮,仅烘几秒钟就翻动一次。火功要高,时间要足,色香味才能达到充分发展。待烘到茶梗一折即断,梗心呈菊花状,口嚼酥脆,焦香显露,茶梗金黄,叶色黄褐起霜即为适度。时间约40~60分钟。下烘后趁热踩篓包装。

用户评论

此生一诺

终于有人写了关于制作 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bold">皖西黄大茶</span> 的文章!我一直对它的制作过程很好奇,现在终于可以了解一下。

    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!

枫无痕

我平时很喜欢喝 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bold">黄大茶</span>,这种感觉真的不错。这篇博客介绍的很清楚,我希望能试试自己在家做一个看看结果怎么样。

    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!

灬一抹丶苍白

我从小就喝 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bold">皖西黄大茶</span> 长大,爷爷说这个地方的茶最好喝。这篇方法好像和爷爷说的有点不一样呢,难道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制作方法?

    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!

■□丶一切都无所谓

制作 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bold">皖西黄大茶</span> 听起来还挺复杂的,需要很多步骤和讲究吧? 我估计还是去买现成的比较简单。

    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!

凝残月

这篇帖子说得蛮详细的,看明白了以后,我觉得自己也能尝试制作了!想问问大家还有什么其他的技巧可以分享吗?

    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!

夏至离别

看了这个方法,感觉制作 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bold">皖西黄大茶</span> 非常麻烦啊。我宁愿去买成品喝也不太愿意自己动手。

    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!

孤城暮雨

文章里说的这些步骤其实很简单就能懂,我觉得只要稍微练习几次就可以掌握了。期待尝试一下做出来的茶和专业制作的有什么区别。

    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!

高冷低能儿

为什么只有介绍 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bold">皖西黄大茶</span> 的制作方法?其他地方的茶叶的做法呢?希望以后也能看到相关内容。

    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!

不相忘

这篇帖子让我对 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bold">皖西黄大茶</span> 这种茶更加了解了,原来它的制作工艺还挺讲究的!很感谢作者分享这方面的知识!

    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!

作业是老师的私生子

我觉得这个博客写的很棒,图文并茂,讲解很清晰易懂。对于想要尝试制作 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bold">皖西黄大茶</span> 的人来说简直是宝典!

    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!

南初

看完这篇博客文章后我感觉自己更想尝试自己制作 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bold">皖西黄大茶</span> 了!

    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!

    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quanshongcha.com/article/24770.html

    郑重声明:喝茶属于保健食品,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.

    本栏阅读
    黑虎、荷叶瓣杯(茶具图片)
    荷叶瓣杯青狮黑虎湘妃情   ..
    中国古代茶具的发展演变过程
    明代许次纾《茶疏》有言:“茶滋于水,水藉于器,汤成于火,四者相页,缺一则废。”这强调了茶、..
    精美茶具:三结义壶(茶具图片)
    三结义壶青梅竹马方础壶 ..
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24 野生全松茶    备案号:滇ICP备2023006363号-15 免责声明

  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